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


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。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-2020》提出: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。开展多层次、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,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。”

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。我们要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。

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明确界定

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在于,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,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,推动跨文化交流,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,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。

在我国,基础教育国际化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,这也是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强烈需求。目前,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往往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、教育资源均衡实现了区域内“基本均衡”的区域。这些区域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,其发展要素不再是资源均衡发展所强调的经费、设备、校舍等物质环境,而是以优质国际教育为参照的课程、教学、师生关系、学校文化等,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、课程开发、学校管理、教师专业化、教育科研等途径,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,推进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。

笔者认为,不能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东西部差异、城乡差异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;也不能因为强调教育公平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同教育公平的原则是不相矛盾的。

在我国先行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区域,如上海浦东区、北京海淀区、深圳南山区、成都武侯区等,都制定有3-5年中长期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。这些规划有明确的指导思想、具体目标和试验项目,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,参与项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,而绝非部分仅仅以出国为目的的学生。

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点

目前,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应把握的重点有:

理念的突破。基础教育国际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、多元文化的理解力,培养学生的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批判性思维能力、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,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;尊重学生的个性、潜能开发,给学生以适当的发展倾向指导(如专业发展倾向、人生规划);让学生突破狭窄学习环境的定式,关注社会、关注生活;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在全球化社会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。但不要动辄就说培养国际化人才,更不要说要“培养世界公民”,那很容易被质疑,被误解。

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。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以区定位比较恰当。基础教育国际化更适合在区域范围内开展,由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。如成都武侯区认为,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,一个学校的力量太小,无法产生大的影响力,不具备辐射区域的效应,但是如果以省、市为主体推进教育国际化,范围又太大,无法落在实处,必须以区域为主体推动教育国际化。

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。基础教育国际化要“化”政策导向,建立扩大开放的创新环境;“化”质量、效率、评估等标准;“化”教师专业素质,提高教师综合能力;“化”改革课程内容,促进跨文化学习。“化”学生动手能力、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。

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。学校不应将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是否国际化的唯一标准,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多样化选择和国际理解的机会。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,突出学科前沿知识、交叉内容、新兴学科领域的知识。引进的课程要完整,要适度。要处理好与统编课程的关系。

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。教育国际化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(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能力、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、语言运用能力)提出了新挑战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,要更多教师参与。应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培训教师,以项目为支撑,师生共同参与,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,在各种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能力。

基础教育国际化应科学规划,稳妥推进

教育国际化必须是一种双向交流。初级阶段是以学习为主,引进为主,派出为主,而到一定阶段,必须是双向的,对等的。要使双方受益,这样的交流才有可持续性,才能长久。

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挑战的问题。教育国际化不是要照搬国际教育中的某些做法与课程,把学校办成留学预备机构,而是要关注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,注重适合国情、校情的改革,以中国人自主管理为主导。形成自身特色与亮点,既能与国际教育衔接,又有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,推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与水平。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影响到各自的思维方式,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到各自的教育教学、管理方式。应当避免教育的全盘西化,对自己国家教育的批判应当是实事求是的,不是全盘否定,推倒重建。我们要注重将中国常规基础教育优势和国际教育精华相结合。对西方教育合理内核的肯定也要实事求是,避免盲目拔高。

教育国际化不能忘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。如果一个民族无视或蔑视、舍弃或割断自身历史文化传统,民族伟大复兴从何谈起?全球化、国际化越是深入,本土化、民族性越是突显。要使学生认识到,中华文明存续了五千年,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、深邃的哲学思想、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,这些理念和强调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并不矛盾。